网友乐游:近日,广州一女子在地铁上的照片被AI“一键脱衣”,虚假图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关于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制作“换脸”视频,背后暗藏什么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AI换脸”技术的应用边界在哪里?
刘国慧律师:
(1)【民事责任】
严重侵犯了受害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人格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行政责任】
在行政层面,该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刑事责任】
在刑事层面上,传播编排淫秽、侮辱信息,涉嫌诽谤罪、侮辱罪,若有大量传播并牟利的,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广泛,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性突显。因此在从事信息传播时,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刑法》等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