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贸投资往来,中方将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老挝投资,欢迎老方更多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2022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会谈时强调
去老挝之前,“十万湘商闯老挝”的故事早已如雷贯耳。
到了老挝之后,这个传说似乎有了更精准的画像。
满街的中文招牌,店铺里堆满货架的玩具、塑料桶、五金……还有当地人打包的一碗碗邵东米粉,不禁让人恍惚:这怕不是到了湖南邵东吧?
倘若在哪个五金店里与老板攀谈几句,耳边或许会听到一声“炸响”:“古扎(这个)是邵东货!”
8月9日,老挝首都万象市塔銮寺。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而当僧袍的橙、佛龛的金、橡胶林的绿和突突车的彩,如默片定格在眼底,才让人回过神来,原来这是老挝。
据老挝湖南商会介绍,商会2500多家会员企业中,近八成员工来自邵东。邵商频繁往返于中老两国之间,日益发展成为推动中老经贸交流、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
8月上旬,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老挝的城市村寨、大街小巷,探寻一代代邵商如何把“提篮叫卖”做成了“国际买卖”。
一批又一批“淘金者”,从邵东涌向老挝
清晨7时许,老挝首都万象最大的“中国城”——三江国际商贸城,摩托车轻快地穿梭,19岁的老挝姑娘阿丽来到一家邵东菜餐厅,“嗦”上一碗大片牛肉米粉。
“我的老板是邵东人,他经常带我们员工来这里吃湘菜。”阿丽不会说中文,但“嗦粉”的动作像个地道的湖南人。
她的老板刘君,来自邵东市大禾塘街道黄陂桥村,在三江国际商贸城不远处的宏克亚星商业街街口开了一家车行,销售电摩、电三轮。
“这里方圆一公里内,开店的大都是湖南人,还有条‘邵东街’嘞!”32岁的刘君来老挝做了5年生意,快活且自洽。他扬起手向北一指,“邵东人乌泱泱地来,把这里变成了邵东集贸市场。”
8月10日,老挝首都万象市,“邵东街”上由邵商开设的商铺里五金、小百货等商品琳琅满目。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记者沿北行走,一家家五金批发店、百货店、眼镜行……招牌上的中文比老挝文还醒目;问最近生意如何,老板一开口,全是邵东口音;衣服、箱包、插座……都是邵东货。
“邵东街”“三江城”,这两条街离万象市中心仅两三公里,是商贸繁华地段。闯老挝的邵东人正是从这里起步,像毛细血管一样,从北部的边境口岸,延伸到南部的波罗芬高原。
在万象科晨物流园,记者见到了邵东灵官殿镇人罗小群——最早来老挝闯荡的邵商之一。
1999年,罗小群和妻子两人刚到老挝,没有本钱开店,只能挑着箩筐到乡下挨家挨户卖东西,几乎跑遍老挝北部所有地方。
“不会老挝话就打手势、按计算器,走到哪卖到哪,饿了就去老挝人家里讨点糯米饭,累了就睡在屋檐下。”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种走村串户“打游击”式的经营模式,让早期闯老挝的邵商对当地各个村寨的位置、人口以及老挝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都了如指掌,个个成了“老挝通”。
靠着挑货摆摊,罗小群积累了“第一桶金”,开始涉足水产养殖,规模越做越大。2015年,他创立老挝群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如今搭上中老铁路的“经贸快车”,把更多的湖南货销往东南亚。
8月7日,老挝琅勃拉邦以其宁静的氛围、独特的民族建筑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闯老挝的第一代邵商大多白手起家,而第二代邵商则带着本钱来干事创业。
千禧年之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成为一个时髦话题。
“2005年来老挝考察市场,发现手机行业是一片蓝海,便决定在万象开门店、卖手机。”“80后”李良双是邵东市牛马司镇人,早年在家开网吧、做鞋帽批发生意,乘着全球化贸易的东风,他把生意做到了老挝。
李良双花了半年时间跑遍老挝,摸透了该国的手机分销网络。2010年,他成立MKE有限公司,逐步成为华为、传音、中兴等国产手机品牌的老挝总代理,在17个省份布局了近700家网点,年销量达30多万台,是老挝手机市场妥妥的“销冠”。
先行者一步步打开局面、闯出天地,后来者紧随其后。
“老挝是‘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家,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台摩托车,现在油价日益上涨,电动车是未来大市场。”刘君说,车行去年销量达1.2万台。像他这样的“90后”新邵商,对新产品、新产业更感兴趣。
8月7日,老挝占巴塞省巴色市,中宏五金机电负责人李佳齐在调试机器。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淘金者”从邵东涌向老挝,带来的各类“湖南制造”“中国制造”商品,融入了老挝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都是被逼出来、带出来、闯出来的”
老挝,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狭长的山脉制约了它向大海发展。天地广阔,邵商为何要来老挝?
“听说那边做生意赚钱”,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回答。
邵东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像打火机、皮具、假发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他们做得风生水起。
邵东人的商业触角如何向老挝延伸?
“云南是邵东人进入老挝的中转站。”正在万象进行田野调查的浙江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姚馨告诉记者。
姚馨是邵阳人,长期关注在老挝的湘商及其跨国流动现象。她调研了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支援云南建设,一批湖南人被分配到毗邻老挝的西双版纳农场,逐渐在中老边境形成了湖南社区。
上世纪80年代,老挝推行“革新开放”,需大量进口生活用品。敏锐的邵商闻风而动,敢为人先,试水小商品经济。他们先在云南边境口岸落脚,而后辗转进入老挝,开启了延续至今的大规模商贸往来。
一根扁担挑货,一片地摊卖货,小生意也成为“香饽饽”。
8月5日,老挝琅勃拉邦市,唐小燕在自家开设的酒店前台接待中国旅客。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这是邵东人“穷则思变”的破壁之举。邵东地处湘中腹地,石山多、耕地少。兴许是受邵阳先贤魏源“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开拓精神的鼓舞,邵东人很早就走出一隅,投身商海。
“我们都是被逼出来、带出来、闯出来的。”老挝标兵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标兵,用一句话总结在老挝打拼、站稳脚跟的这些年。
1999年,原本退伍回到邵东老家的刘标兵,决定到老挝做生意,从国内批发小商品拿到老挝卖。一来二去赚了不少钱,便开始做摩托车和皮卡的代理。
8月,正值老挝传统节日“关门节”,但刘标兵在老挝第三大城市巴色的车行,仍然顾客盈门。当地妇女肯丽早前看中一台皮卡,这次过来提车。
“除了摩托车,皮卡最受老挝人欢迎。”皮卡不仅载人运货方便,还能适应当地雨季泥泞的道路,销量一骑绝尘。
刘标兵最早跟着表哥到沙湾拿吉省创业,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家里的亲戚都跟着来老挝一起打拼。
如今一头白发的刘标兵,在老挝已有6个省级代理公司,除了万象和巴色的3个车行,其他都是亲戚在打理——二哥驻守沙湾拿吉,小舅子在琅勃拉邦,老婆的姐姐负责乌多姆塞车行。
8月5日,老挝琅勃拉邦市,申文亮(右)向老挝客户介绍来自中国的品牌货车。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大家都是亲帮亲、邻助邻,你带我、我扶你,一大家子闯老挝。”刘标兵说,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抱团发展、互不拆台,是邵商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的立足之本。
巴色中国商会会长赵亦军的女儿赵曼在国内读完大学,跟随父亲的步伐到老挝开辟新事业;琅勃拉邦中国商会第二届常务执行副会长唐小燕的一对儿女也先后到老挝,追逐创业梦。
这群尚信重义的“宝古佬”,继承了宝庆商人600多年的行商荣光,一个带一个、一群带一群,在老挝形成了庞大的“商业部落”,其人数之多、影响之大,在老挝无出其右者。
“老挝湖南商会是老挝国内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境外商会组织。”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参赞赵文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老挝的湘商凭借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吃得苦、耐得烦”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为服务老挝经济发展和中老两国经贸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哪里有邵商,哪里就有新市场”
邵商闯荡老挝30余年,其间的故事裹挟着风雨与沉浮。
8月7日,位于老挝南部巴色市巴松县的波罗芬高原上,4000余亩广袤的榴莲园里一片翠绿。
8月7日,老挝占巴塞省巴色市巴松县榴莲基地,赵亦军在观察榴莲生长情况。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晒得黝黑的赵亦军,正和泰国技术专家武提猜在果园里巡查。他们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发现了一棵已挂果的榴莲树。
切开一看,果肉饱满;一尝,口感绵密、香甜细腻,是个“报恩榴莲”!武提猜预估,单一个1200多亩的榴莲园,明年产量能达到300多吨。
赵亦军来自邵东市周官桥乡,是第一代闯老挝的邵商。从最初摆地摊、和同乡合伙经营贸易公司,到做药材、木材的生产加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重启”事业。他曾亏到一无所有,不得不另谋出路。他自嘲每次转型都有“赌”的成分,冒了极大风险。但这一次,他很笃定。
2019年,中老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中老铁路施工建设正酣,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风向标顺势而动,敢闯敢拼的邵东人怎会错过时代风口?
“东南亚的优质农产品将加速出口。”赵亦军看好榴莲出口中国的前景,2020年再次转型,当起了榴莲种植大户。
前几年,他成天钻在榴莲地里,每天睡醒了就去查看树苗的生长情况。后来,他前往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寻经问道,从泰国请来技术专家,还搭建了配套工厂车间,为延长产业链、提升榴莲附加值提前下功夫。
“中国是老挝的最大出口市场,80%的出口农产品都卖到了中国。”老挝农林部种植司司长本占·古本纳西向记者透露,目前老挝政府与中国海关正在准备榴莲、火龙果等水果的市场开放文件,预计这些水果很快会陆续出口中国。
这让赵亦军充满期待,他憧憬着明年自己果园里结出的“金果子”,将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中。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邵东人的胆识和勇气从来当仁不让。正是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让一代又一代邵商在老挝闯出新天地。
老挝国家工商会常务副会长塔农鑫长期同邵商打交道,湖南人的闯劲、拼劲令他佩服,极具前瞻性的视野也让他感到惊喜。
“老挝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我了解到不少湖南企业家正提前布局这一新兴产业,希望我们能彼此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塔农鑫向记者提到的邵商中就有老挝湖南商会会长李文科。
8月10日,老挝万象市,李文科(中)向客户介绍由老挝鸿鑫实业有限公司代理的工程机械设备。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2003年,李文科成立老挝鸿鑫实业有限公司,先后拿下江铃汽车、山东重卡、三一重工在老挝的总代理,让“中国制造”享誉东南亚。如今他正与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谋求合作。
“有了更好的土壤、更高的平台、更大的空间,老挝和湖南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宽。”9月12日,在怀化举行的全球湘商大会上,湖南湘商联谊总会成立,李文科等6名企业家当选第一届轮值会长。
新的召唤,激荡起新的时代回响。
“哪里有邵商,哪里就有新市场。”闯世界去,回家乡来,前赴后继的新邵商正在书写新未来。
8月5日,俯瞰老挝琅勃拉邦。这座山清水秀的古城沿湄公河延伸,依山傍水,风光秀美。记者 郭立亮 傅聪 摄
【记者手记】
进击的邵商 交融的情谊
黄欣然
全球400万湘商,为什么邵商能从中突出重围,成为一支有影响力的商业劲旅?
采访中,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湘商“出海”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有人瞄准商机,在市场浪潮中乘风破浪,不断开拓新的商业版图;有人以信立身,用诚信和品质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尊重;有人历经数起数落,仍然笑看人生,书写不屈不挠的创业故事……
邵商闯老挝,是改革开放后湖南万商“出海”的缩影。他们凭借智慧和勇气,不仅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更为中老两国的经贸交流搭建了桥梁,迸发出湖南民营经济数十年发展的强大活力,成为湖南乃至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老挝之所以能成为邵商“出海”的大本营,除了历史和时代的牵引,更为重要的是,中老两国山同脉、水同源,自古以来亲仁善邻。
邵商在老挝的壮大,见证了老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烙印着湘老两地深厚、诚挚的情谊。
2008年,老挝中国商会湖南分会在万象市挂牌成立,这是湖南在境外成立的第一个商会。2017年12月23日,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开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政府在湖南设立的第一家领事机构。
这些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湘老两地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跃上新台阶,更加深了中老两国的友谊与合作。
【相关链接】
中老双边贸易额创新高
2023年,中国与老挝的贸易额达到了71.0亿美元,同比增长26.7%,创下历史新高。
2024年1至6月,中老双边贸易额41.5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中国对老出口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37.9%;自老进口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6.7%。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