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之江新语》由232篇短文汇编而成,文章短小精悍,蕴含深刻哲理,引人深思。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总书记在两篇短论中均要求我们在思想中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常思常想的问题。入党为什么?“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即使当初思想上入党动机单纯度不到100%,现在依然可以通过理论武装不断去除杂念和摒弃私心,思想上不断向党靠拢,不断明确入党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官做什么?总书记说,要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身后留什么?总书记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这三个问题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身后留什么”,常思这个问题能更好地解决前两个问题。
人们追求的不仅有在世时的满足价值,还有去世后的精神价值。我想“身后留什么”不仅仅是离任后留下什么,还有死后留下什么。在清明回老家拜山时,有人问我:“你想死后怎么安置自己?”我很诚实地回答:“我还没想好,骨灰撒向大海、大江、大河都可以。”然后他说:“周恩来骨灰撒在了天空,邓小平骨灰撒入祖国辽阔大海,江泽民骨灰在长江入海口撒入大海。”他们都将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对祖国和人民是多么深沉的爱啊!我怎么能跟伟人相比呢?!我跟身旁的儿子说:“儿子,我死后你将我的骨灰撒在树根下,滋养树成长。”他想了想,认真说:“那我买个庭院种棵树,这样就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哦!”在交流的时候我突然间惊出一身冷汗,若我没有留下任何精神或思想引导我儿子未来的发展,反而留下一堆毛病、错误的思想影响他,我怎么对得起他?我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对儿子的影响,更反思自己对社会的影响,暗暗下决心要时刻以共产党人标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热爱生活,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努力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
看着祖先们的墓碑,尤其是我家公的墓碑,我伫立良久。我家公参加了抗美援朝、西藏剿匪、中印边界反击战等多场战役,在枪林弹雨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多次立功受奖,为巩固新中国政权做出了贡献,他一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清正廉洁、乐于助人,对他的子孙后代影响很大,个个都为他感到自豪,以他为榜样,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国庆阅兵时他们全家人齐聚一堂观看并举家欢庆,子孙们传承了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有孩子问他:“你在战场上怕不怕死?”他说:“越怕死就越会死,越冲锋在前就越不会死。我只想着打胜仗保家卫国,回家对得起父老乡亲。”他不怕死,只怕死后对不起党和人民。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死后对得起党和人民吗?
常想身后留什么,就是要以“死”为前提来考虑“生”,是一种像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的状态,我们被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所指引,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看淡物质世界各种功名利禄的诱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常想身后留什么,就是要常思考生命的意义,尼采说:“只有那些问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忍受任何事情。”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人类存在的秘密不只是活着,而是为了什么而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常思身后留什么,就是要不断叩问初心、不断检修理想信念“总开关”,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断坚强党性,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当我们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坚持真理,发扬斗争精神,无愧于心、无愧于党和人民,对于身后留什么,我想历史和人民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直机关工委宣传部(区直文明办)副部长(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