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广西,强调指出:“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5周年之际,广西云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民族团结奏和音 壮美广西谱新篇”为主题出镜访谈,深入浅出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基本任务等,探讨广西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实施路径。本期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自治区民宗委政策法规处处长黄金海。
记者: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方面,广西做了哪些工作?
黄金海: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后,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分别采取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示范区建设中,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刘宁书记亲自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原创性理论的研究,作出系统性学理性阐发,生动阐释其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成功经验的指示要求,会同国家民委开展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阐释好广西各民族的“团结基因”,切实用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实践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故事。三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积极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编纂工作,支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广西民族大学、自治区社科联、广西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平台优势,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研究广西民族工作“好在哪、干在哪、提升在哪、攻坚在哪”,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广西特点的研究成果。
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力推动了实际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一步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决定“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引领,着力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提出完善研究机制,加强理论研究,更加清晰描绘了示范区建设的全景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必将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新时代广西的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成功实践,是新时代十年我国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广西在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黄金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绩,这次视察广西又再次给予了高度评价。广西之所以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模范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民族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上进行了许多实践探索。比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条例》《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其中。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条例》立法工作,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扎实稳妥调整完善民族政策法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