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科教 > 广西智库发布平台 > 智库访谈 > 正文 |
民族团结奏和音 | 覃娟:抓好基层社区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
2024年01月13日 12:52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李丝丝 |
新闻眼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广西,殷切叮嘱:“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记者: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来到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并且指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您认为基层治理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建设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覃娟: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营造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总书记要求“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就是要求我们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这既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从蟠龙社区的实践,我们就可以很好理解基层治理之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一是在社区建设方面,通过构建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使各族群众形成了共同的生产生活空间,有了交往和互助的需求,就像俗话讲的“远亲不如近邻”,各族群众有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现实需要。二是社区服务是办好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最直接的平台和载体,社区服务搞好了,可以直接提升民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起到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作用,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要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像蟠龙社区一样为各族群众提供“敞开式”“零距离”便民服务,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社区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办好群众身边事。三是通过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共同参与各种群众性活动,可以激发基层活力、增进民族情感,促进各族居民从空间互嵌向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拓展,实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人民一家亲”的良好局面就会更加巩固。 记者: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您有什么建议? 覃娟: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和动力机制。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探索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赋予重托、寄予厚望,此次考察再次要求广西“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比较优势,把握机遇、抓住重点、务实推进。一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营造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共享发展的环境氛围,为促进共同富裕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二是以突出绿色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构建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广西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相结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绿色科技应用和服务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打通绿色创富通道,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合作能力。对标先进地区,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造投资经营的“便利广西”。四是采取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的要求,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支持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差距。五是高位推进粤桂东西部协作。加快推动粤桂产业对接和梯度转移,出台支持跨区域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增强区域联动发展活力,谱写东西部共同富裕新篇章。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