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今日,广西日报推出国内47家主流媒体为老区河池“代言”采访活动圆满收官报道,图文并茂展现采访团记者们以笔墨见证“新兴河池”、以镜头展现“绿动文旅”的采访之行。以下高颜值、高质量的电子版面邀您共赏——
国内47家主流媒体为老区河池“代言”
笔墨见证“新兴河池” 镜头展现“绿动文旅”
2023年11月28日《广西日报》11版报道版面。
11月23日,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河池市委宣传部主办,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广西日报河池记者站承办的“新兴河池 绿动文旅——全国主流新媒体看河池大型采访活动”在广西河池完成为期4天的采访,圆满收官。
从三姐故里到大化瑶乡,从南国丹城到寿乡巴马,来自全国各地的47家主流新媒体及河池当地县(区)媒体记者分一线、二线两条线路出发,深入河池市11个县(区)。记者们用双腿丈量着这片红色热土,探访河池市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俗文化、大健康旅游等方面的成果亮点。记者们现场写稿发稿,通过数百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传播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展现河池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的新气象、人民群众的新作为、各级干部的新担当,为河池提速发展持续加油鼓劲。
同时,广西日报、广西云派出全媒体报道团队,全程跟踪报道活动情况,并以多媒体报道形式,在广西云各平台全方位展现河池市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生态秀美、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六新河池”取得的成效。
11月20日,“新兴河池 绿动文旅——全国主流新媒体看河池大型采访活动”在广西河池正式启动。
采访团参观河池市大任产业园企业生产车间。 周洁 摄
采访团成员被凤山县双创产业园区内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
山清水秀,“六新河池”生态美
“一、二、三、四……真不容易,这一路上高速路全是隧道,数都数不过来。”来自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的记者陈吉连在乘车前往南丹县途中,对河池如今的路网建设成果赞叹不已。碧绿的红水河、青翠的九万大山,公路、高速路、高铁沿线的景色更是迷倒一众记者,手机朋友圈里满是河池的山山水水。
一路走,河池当地接待人员一路向记者们介绍。近年来,河池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据介绍,截至今年10月30日,河池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02%。1—9月,河池市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凤山县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巴马瑶族自治县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河池市有3个县获评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河池目前森林覆盖率达71.57%,森林蓄积量9500万立方米。“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云南网《刘三姐故里:妙音再传绿水青山》、数字贵州新闻《广西南丹县:荒山披“绿被”旅“油”产业兴》、微博兰州《保护野生猕猴开发生态旅游丨巴腊猴山成“金山”》……47家主流新媒体刊发了上百篇图文视频并茂的报道,向全国人民展现“鲜活”的生态秀美新河池。
11月20日,宜州区刘三姐故里景区,“刘三姐”在流河寨寨门唱歌迎接采访团。 叶焱焱 摄
天峨县云岭梦乡露营地优美的红水河风光令采访团记者流连忘返。
11月22日,采访团到凤山县巴腊猴山景区进行探访。
乡村振兴,非遗文旅一线牵
河池市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5.6%。为期4天的采访,采访团不仅领略了河池的秀美山光水色,一路上也被河池各地独具特色的民族、非遗文化所深深感染。
“咚咚,咚咚咚……”11月22日,伴随阵阵铜鼓声,二线采访团记者们来到东兰县巴畴乡,参加当地巴英村“农历十月十庆丰节”习俗主题活动,神秘的壮族蚂公式舞、气势恢宏的铜鼓阵表演,独具特色的非遗节目表演让采访团记者们深深震撼。“贵州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今天我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人文景观,深深感受到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多彩贵州网记者杨婷说。
新华网《能装1900吨美酒的“天下第一坛” 这里让你体验“醉”美南丹》、东南网《广西东兰:用好“红色资源”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采访团所到之处,一篇篇宣传河池旅游的美文瞬间传播开来。
近年来,河池市因地制宜深挖丰富的文化资源,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非遗保护传承,推动非遗文化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今年以来,河池学习借鉴区内外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强化规划带动、强化高位推动、强化产业互动、强化设施联动、强化政策促动“五强化”举措,加快建设国际宜居康养旅游胜地,努力打造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一极,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广西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巴马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2月23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东兰铜鼓习俗文化入选国家“一县一品”案例;截至今年10月,河池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00多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85.4亿元,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采访团在东兰县“列宁岩”采访河池在挖掘打造红色旅游方面的成效。
采访团记者体验东兰县巴畴乡壮族群众使用的乐器“筒噔”。
采访团记者拍摄东兰县巴畴乡铜鼓阵表演。
创新发展,工农一体逐“绿”行
如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11月22日,一线采访团走进河池市工业园区大任产业园,了解河池市如何打造金属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和绿色、循环新型制造业示范基地。
河池市工业园区大任产业园重点布局高端金属新材料、精细医药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引入超威集团、桐昆集团、新奥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和九岭锂业、誉升公司、中国医保商会药融圈龙头企业共40家企业入驻,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是全国首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园区、广西第一批化工园区、广西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和自治区重点扶持园区、自治区区域评估试点园区、“科创广西”示范园区。
11月21日,二线采访团来到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产业园区云水谷高山油茶产业基地,了解南丹县引进优质农业企业,培育示范基地,高质量、全链式发展文旅融合产业的有关情况。该基地集油茶种植、肉牛养殖、精深加工、旅游康养等功能为一体。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4.9亿元,完成7500亩油茶种植和精深加工、油茶良种繁育、林药间种、展示体验、科研培训、产业帮扶等项目建设,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一次性可投料16吨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茶油萃取生产线,以及自治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一个。
近年来,河池市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底色,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统筹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治理并举,促进绿色科技创新与“双碳”实现路径探索并重,推进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质量”并进。
采访团记者所到之处,工业、农业、文旅,尽显河池市逐“绿”前行、创新发展面貌。云南网记者代娇阳表示,本次采访收获颇丰,意犹未尽,领略了河池壮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了河池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大健康旅游等方面的成果和亮点,希望通过报道能够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欣赏河池的魅力。
采访团记者们在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产业园区云水谷高山油茶产业基地了解油茶深加工产品。
记者参观南丹洞天酒海景区品尝南丹丹泉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