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特派记者 莫艳萍 周 珂 蒋予昕 李 贤
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摘自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新常态,新变化;新征程,新动力。
去年以来,广西贯彻落实“三大定位”,走活广西这盘棋,奋力绘就富民兴桂壮美画卷,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量化指标和工作重点,不仅为实现国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和未来5年发展定下基调,也为广西发展指明了大方向。
“改革”“创新”“创业”“动能”“引擎”等高频词,创新型领军企业、质量强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柔性化生产、光网城市、大众旅游时代等一长串新词,不仅蕴含理念之变,更折射路径之变。
这些变革和变化,同样也是未来5年广西的使命和征程。开局之年,广西更需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扬帆破浪行,共筑繁荣梦。
创新驱动 培育新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61次,创新能力不足也恰恰是广西最薄弱的环节、最大的制约。
1.68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2333亿元的财政收入、10个千亿元产业、15.3:45.8:38.9的三次产业结构、26家百亿元企业、4289公里的高速公路、超1700公里的高速铁路、5086公里的铁路……
翻开广西发展成就,这些数字既是广西的底气和现实,也暴露了广西的短板和不足。
刘新文、黄日波、白松涛等委员由此指出,进入“十三五”,广西的资源、土地、劳动力成本等要素瓶颈制约加大,发展动力后劲不足,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广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走创新发展之路。
据介绍,未来5年,广西将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创新突破,将在能源、农林、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建设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推动政府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将构建“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实施创业创新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
下一页 |
第 [1] [2] [3]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