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穷根 精准发力
——《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实施方案》解读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李 耿
核心提示:随着我区吹响“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冲锋号,从现在开始到年底用两个多月时间,全区将派出10万名精准识别工作队走进约1.5万个村、600多万家农户,对贫困人口、贫困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贫困户认定有什么具体标准?精准识别的“精准”如何体现?如何保障识别结果公正性?怎样确保贫困户一户不漏?10月14日,针对这些被广大群众及各地第一书记、“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们普遍关心的贫困户识别问题,自治区扶贫办党组成员、广西外资扶贫中心主任成伟光对《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记者对此进行了归纳整理——
A
识别方法
细化指标评分更加科学
农户收入难统计、难衡量、难分贫富,精准识别贫困户以收入论贫富路难走通,必须另辟蹊径。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探索、修改、试点演练,结合我区实际,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此次行动将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法识别贫困户。
一进:工作队员入户与户主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状况、子女读书情况、家庭成员健康情况等。二看:看住房、家电、农机、交通工具、水电路等生产生活设施,看农田、山林、种养等发展基础和状况。三算:算农户收入、支出、债务等情况。四比:与本村(屯)农户比住房、比收入、比资产、比外出务工等情况。五议:议评分是否合理,是否漏户,是否弄虚作假,是否拆户、分户、空挂户,家庭人口是否真实等情况。严格按这套办法识别,就不会再出现“富人当选、穷人落榜”。
“相对于2014年,此次识别的指标更加细化。因病、因残、缺资金……致贫原因一目了然;想养牛、想种树、想学技术……脱贫诉求简单直观。”成伟光介绍,工作队员入户调查时填写的《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包含18项内容,90个指标,根据农户基本情况进行打分。此外,还对认定贫困户的住房、疾病、教育、务工等关键因素进一步细化,分别设立权重较高的加分项和减分项,以达到真正体现农户真实经济状况的目的。他举例说,在最能体现农户生活、经济状况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表》上,共有200项指标,相较2014年的版本,增加了149项指标。除了各项指标更加细化外,《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表》增加了“家庭经济状况”“帮扶需求”和“脱贫计划”三大模块,《贫困村建档立卡登记表》也比去年多了98项指标,达到了222项指标,增加和细化了帮扶措施、帮扶需求等项目。本次识别还新增对自然村(屯)和移民搬迁村(屯)建档立卡,强化自然村(屯)的基础发展单元,带动贫困户、贫困村精准脱贫,几百项信息为因村派人、因屯而异、因人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伟光表示,以往统计数据都是调查机构抽样调查得来,而此次识别行动中,10万名工作人员将实地走进600万家农户,调查近2000万群众的“家底”,获得的数据可说是“一个一个人头数过来的”。所得数据将清晰地反映我区贫困户的真实情况,为我区下一步帮扶贫困户,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页 |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