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侧记

2015年09月30日 06:37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乔晓莹 李 军 编辑:邓达

冯可波。

身边好榜样 传递正能量

——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侧记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乔晓莹/文  李 军/图

核心提示:

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一种力量在脑海激荡。在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受到表彰的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以及3个广西“公民楷模”特别奖的获得者来到现场;他们的事迹被精心制作成一幕幕短片播发,让观众直观、真切地了解这些来自身边的榜样。经久不息的掌声,情不自禁的泪水,印证了公民楷模给人们内心带来的那份感动。

凡人善举诠释社会大爱

“德性就是力量”,这是西方哲学家康德的警世名言;孟子也有“仁者无敌”的励人心语。道德不是专属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乃至某个国家的范畴,而是全人类共通的法则。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的诞生,秉持着奋发向善的时代理念,演绎了一场生动的心灵盛宴。

颁奖典礼上,首先登场的是一位普通的南宁市民,他叫冯可波,创办了一家名为“大爱之家”的慈善机构,从事慈善事业22年,救助了很多流浪人员,为他们筑起遮风挡雨的瓦屋,给了他们温饱与尊严,引导他们重新走入社会。“我小时候曾经两次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当我长大了、有能力了,就尽我所能帮助弱者,以此来感恩救过我的爱心人士,回报社会。”冯可波如此道出自己义举的缘由。倾尽家财、付出全力做这份善事,冯可波说:“我一直把做这份爱心事业当做自己人生的最大事业;只要活着,我就会坚持做下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唐翠玉,一位平凡的村妇,却能敬老、扶孤、助残,十年如一日地行善;她年纪不大,却被十几位老人喊做“爱心妈妈”。对于自己的善举,唐翠玉话语非常朴实:“我看到了老人无依无靠,很可怜,想到的是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从来没有想以此来赚钱。很多人不理解我,不管人家怎么说,我仍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去坚持。”“我们到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看到唐翠玉照顾孤残老人如自己亲人,让他们老有所依,而且坚持做了十几年,非常不容易,是当之无愧的楷模。”推荐人、广西日报记者欧乾恒介绍。

“背父上学”的陈春林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孝行无疆,她的事迹被广泛传颂;覃钰菲撞倒老人后,母亲韦清萍与女儿一起敢于担当,精心照顾住院老人直至康复;广西“公民楷模”特别奖获得者祖孙俩见义勇为、救人献身的壮举感天动地……

他们或是面对挫折,永不放弃;或是面对苦难,坦然视之;或是信用面前,一诺千金;或是面对生死,义无反顾……

这一个个鲜活的事迹,犹如一本本生动的教材,让每位观众的心灵得以荡涤,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这些平凡人中涌现出的公民楷模是我们新时期的英雄,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楷模;他们身体力行,用道德之光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着全社会。

责任担当树立时代标杆

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榜样的激励、示范和引导作用是巨大的。今年评选出的广西公民楷模中,就有对事业虔诚执着、付出辛苦、倾注心血的一位位典型人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超乎常人的坚韧,铸就了一个个无私奉献的丰碑。

人称“校长爸爸”的,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大石山区的教育事业,从教40年,资助近300名贫困学子,帮助近两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被誉为“中国扶贫好主任”的扎根基层24年,86本扶贫工作笔记,21张手绘贫困村草图,见证了他的扶贫人生。如今,这两位爱岗敬业的模范人物都因病离开了人世。在这次广西“公民楷模”评选中,活动组委会把特别奖授予了他们。他们虽然走了,却用生命之花镌刻着敬业奉献的精神。

77岁高龄的黄振曼终生致力于中国水稻研究,退休后依旧埋头钻研。红米恢复系、红香A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老人的不懈努力填补了中国红米不育系的空白。在颁奖典礼上,黄振曼表示:“我还要带领研究团队继续钻研,进一步推广红米种植技术,让更多的人吃到优质的红米,那样我才放心了。”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廖国锋成长为柳工的一名技术大师,也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代表、是激情四射的技术“蓝领”。他用自己22年时间从一名电焊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经历告诉人们,做事不能浮躁,要潜下心,专心致志,终会有收获。

“我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力、一份热,如同‘萤火’之光一般,照亮孩子们的上学路,帮助他们走出物质的大山、走出精神的大山。”从2011年至今,一直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大石山区支教的湖南青年侯长亮用爱点燃大山里孩子心中纯真的梦想,而让他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公民楷模们用自己的人生之火点燃了美丽的道德之烛,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现场观众刘先生说。

一个公民楷模就是一盏明灯,指引人们走向道德的彼岸。这种来自道德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它鼓舞人心,它凝聚力量。

爱心接力传递真善美

作为社区的一员,宁少琼从搬到南宁市西乡塘区梧桐苑社区的第一天起,就主动帮助腿脚不方便、独自生活的邻居陆莲香,逢年过节还给孤寡老人做饺子、组织茶话会,她的热情感染了周围居民,在她的带动下,大家打破钢筋水泥的阻隔,剪开人心疏离的栅栏,共建和谐邻里,共享和睦社区。

麦琼方用一根扁担挑起了35年来的扶老助幼,用言传身教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好人”行列,“我希望自己帮助过的孩子们从我手里接过爱心接力棒,资助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们,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他们因为孩子上学读书,有缘聚成了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家庭成员遇上困难时,他们倾力相助,情同手足。就是这样一个集体——南宁市逸夫小学三(五)班家长委员会,在得知班级一位孩子的家长突发重病、需要高昂的手术费时,伸出援助之手,发扬“能帮就帮”的精神,成立爱心基金,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善款,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这些感人事迹,其实都是源自一个个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里,用自己的高尚、无私、大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许;他们用心诠释着道德之美,传递着人世间的真善美,温暖了人心、感动了周围,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评选的过程既是一个宣传典型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全民素质的过程,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自治区文明办主任杨征文表示,这些楷模来自普通群众,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信、可亲、可敬、可学,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具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

此外,本次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还得到了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公益支持。

也许,每个楷模只是一颗星星,而他们的身后,却是满天星光;也许,每个楷模只是一棵小树,而他们的身后,却是莽莽林海。虽然2015年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落下了帷幕,但道德的力量还将永远传递下去,每位楷模的故事都成为了一颗种子,在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用心把道德之美传扬得更远。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