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九月三日
李玉生回顾过去的抗战经历。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黄 俪 车伟强 文/图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2015年9月3日清晨,南宁市七星路,眼前86岁的广西日报离休老干部李玉生,白衣黑裤黑布鞋,坐姿挺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老人健谈爽朗,但10时一到,他便沉默下来,眼睛再也不离开电视屏幕。
李老是一名抗战老兵,他的命运与家国命运密不可分。1945年1月,从小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忍行径的他,仅15岁即毅然加入山东胶东八路军,同年8月随部队挺进东北,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战争年代,李玉生共计立三大功两小功,入伍后历任记者、编辑、副处长、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等职。
此时此刻,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开始了。电视直播中出现了精神抖擞的抗战老兵方队,李老的眼眶有些湿润:“艰难抗战,是这些战斗老兵们,用鲜血雕刻了一个时代啊。”
屏幕上,战旗猎猎,战机鹰击长空,坦克气势如虹,战士步履铿锵……李老精神振奋起来。他掏出珍藏着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向记者讲述那一段段真实鲜活的回忆、一篇篇真情流露的文章。
李老是一位老新闻人。抗战时,他是部队里的宣传员。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仍然在军队里,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军人,笔耕不辍,为军队建设添砖加瓦。
上世纪70年代,李玉生转业来到广西,历任广西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秘书长,又为地方发展加油鼓劲。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李玉生到了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广西的出版业不但实现多项指标零飞跃,经营也开始有了起色……
1987年,李玉生离职休养。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对和平年代的发展建设有了更多的思考。他开始了四部战争纪实的漫长调研、采访工作。
2014年,李玉生终于完成100多万字的《中国命运大决战——辽沈战役纪实》等四部战争纪实。
如今,各种荣誉嘉奖之下,李玉生依然低调谦逊,从未向单位添事,却仍然非常关心单位的各项建设。当看到记者对他的采访即刻在广西日报客户端上进行了直播,他感叹新媒体“动作真快”,并鼓励记者,“报社发展真快,你们现在是新人做新媒体,有新作为,肯定会越做越好!”
近日,李玉生和卢蒙坚、肖光泽、赵黄岗等4名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离休干部、抗战老兵,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3日下午3时许,在李老邀约下,记者又跟随他的脚步,来到南宁荔园山庄。李玉生获邀参加广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成为出席活动的5位抗战老同志代表之一。
“参加这样的活动,作为一个抗战老兵和一个中国老百姓,我感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结束,李老从会场走出后笑容满面,激动的心情似乎一时难以平复。
他告诉记者,座谈会上大家回顾过去的抗战经历,畅想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作为。”李玉生准备了手写的发言稿,字里行间充满着前行的力量,“70年时光流逝,那些英雄的身影,依然激荡着我们的心灵。我们要以抗战的力量激发奋进动力,无论什么时刻,都不能忘记使命,应当勇往直前。”临别前,他引用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座谈会上的一句话嘱咐年轻记者们:要把对抗战历史的纪念、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