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柳州的骑楼

   ●青丝 

  柳州有不少老房子受西洋建筑的影响很深,风格也颇为混杂,巴洛克艺术、拜占庭文化、古希腊殿宇的雄浑华美与中式建筑的含蓄婉约相交融,极富特色。当然,最具特色的还是骑楼——这种前半部分为人行走廊、楼上为住宅的建筑形式,乃源自于希腊建筑,从著名的巴特农神殿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骑楼建筑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广东。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柳州于上世纪初也出现了大量的骑楼,许多街道,尤其是主要商业街区,骑楼都是通连在一起,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价值——柳州地处亚热带,一年之中的日照时间比较长,雨水也比较多,有防雨遮阳功能的骑楼既有利于顾客往来选购商品,同时也方便行人通行,因而一度成为柳州的主要建筑形式。我幼时居住的小南路,就是整条街的骑楼相连在一起,上学遇雨没有伞也不怕。我家的房子,曾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重建过一次,审批时就有规定,必须建有骑楼,与左右邻居相连,形成风格上的统一。 

  除了小南路,当年河北片的培新路、五角星、东方红(现钟楼下),河南片的鱼峰路、谷埠街一带,也是风格划一的骑楼。而这些地方也都曾经是繁华的商业街区。民国时期,小南路是经营布匹百货的商业街,名为苏杭街;培新路在民国时期有被誉为广西第一戏院的曲园;谷埠街是著名的米市。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方红是卖衣车及配件的国营商场;鱼峰路是河南片的主要商业街,有机电商店,肉店,饮食店;五角星则是全城的中心,人民电影院、柳州剧场、人民饭店、百货公司、土杂店、鞋店、服务公司的饮食店、水果店,都集中于此。骑楼见证了柳州商业的繁华历史。 

  对于住户来说,住在有骑楼的房子也是别有一番情趣。夏日黄昏,端一盆水出来洒在骑楼的空地上,再支上桌子,一家人的晚饭就在骑楼里吃了,既凉快又惬意,不用再躲在逼仄的屋内挥汗如雨。入夜,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各自端椅子出来,一边摇蒲扇一边扯家常,有的打起了扑克,有的吹拉弹唱。时髦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弹吉他,唱流行歌曲。最有玩头的还是小朋友,一整条街的孩子集中在一起,踢棒,捉迷藏,打泥巴仗……那些曾经单调的生活,因为骑楼的存在而增添了快乐的色彩。

  到了冬天或阴雨天,有骑楼的人家更是显现出几分优越来,风腊肉、晾衣服、晒棉被,根本不用担心随时袭来的雨水。而过往的行人,也早已习惯了这种阵势,从“万国旗”下面经过,也是泰然自若。这样的场景,在许多人的记忆里,散发着一股陈旧岁月的芬芳。

  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柳州的老骑楼不断消失,成为了寻旧怀古的陈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