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便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没养猪的人家则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在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民俗就是“割年肉”“炖大肉”。
春节的高潮就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内容主要围绕的是合家团圆,同吃“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年饭”,是我们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年夜饭”不仅讲求合家欢聚,而且每道菜都有讲究,几乎都含有吉利话。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换上新衣,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今天是大年初二,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欢欢喜喜过大年,多姿多彩闹新春。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五。钦州市千年古陶城坭兴陶体验馆前的广场上热闹非凡,舞台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
2月20日,正值新年初五,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归述村举办一年一度的芦笙坡会。
2月20日,游客在融安县的油菜花海中游玩。
2月20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冠小屯举办首届姐妹回娘家大团聚活动,全屯已出嫁的230名姐妹集中回娘家,以芦笙踩堂、多耶、百家宴及民俗歌舞表演等精彩节目激情联欢。
2月16日大年初一,在桂林市东西古巷,民间艺人在表演舞狮闹新春,吸引众多游客观赏。王滋创 摄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据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说起来,这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做豆腐代表着祈“福”。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在我国的传统民俗中,腊月二十七这天要集中地沐浴、洗衣,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下午进行洗澡、换新衣等活动,就是为了去除过去一年以来的晦气,其寓意为“洗福禄”,代表着除旧迎新。
年糕,过年必不可少的贺年糕点。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它就饱含吉祥之意,“年”与“粘”同音,能理解成为新年或团圆凝聚之意,而“糕”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
“二十九,贴倒酉”,到了腊月二十九,年货都准备妥当,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来迎接春节的到来。在全家人的配合下,喜庆的大红春联一贴上,年味儿就更浓厚了。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小媳妇回娘家,想去看一看”。这首儿时的歌谣,是讲人们过年的程序的。农历正月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的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嫁出去的姊姊妹妹们再回到娘家探亲,全家团聚在一起,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气氛,此即俗称的“做客”、“返外家(娘家)”、“归宁”,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据说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古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过新年包饺子(杨柳青年画)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